Copyright ? 晉江市高威電磁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閩ICP備19005018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泉州
掃一掃
地址:晉江市世紀大道三創園研發中心一棟202室
電話:18876276157
傳真:0595-82695179
網址:www.kamalbishnoi.com
郵箱:Igaoweidc@qq.com
新聞中心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電磁輻射是一種復合的電磁波,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的變化而傳遞能量。人體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動,這些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
高爾生教授在他的《空調使用對精液質量的影響》中指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表現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大方面。
熱效應
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體溫升高引發各種癥狀,如心悸、頭脹、失眠、心動過緩、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視力下降等。產生熱效的電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觀致熱效應1 MW-MW/CM2;淺致熱效應在10MW/CM2以下。當功率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時,可在幾秒內致人死亡。
非熱效應
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將 遭 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害。這主要是低頻電磁波產生的影響,即人體被電磁輻射照射后,體溫并未明顯升高,但 已經干擾了人體 的固 有微弱電磁場,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可導致胎兒畸形或孕婦自然 流產;影響人體的循環、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等。
對人體的非熱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經系統:人體反復受到電磁輻射后,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它方面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條件反射性活動受到抑制,出現心動過緩等。
感覺系統: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使人的嗅覺機能下降,當人頭部受到低頻小功率的聲頻脈沖照射時,就會使人聽到好 像機器響,昆 蟲或鳥兒鳴的聲音。
免疫系統:我國有初步觀察到,長期接觸 低強度微波的人和同齡正常人相比,其體液與細胞免疫指標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 細 胞花環與淋巴細胞轉換率的乘積減小,使人體的體液與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內分泌系統:低強度微波輻射,可使人的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紊亂;CRT、ACTH活性增加,內分泌功能受到顯著影響。
遺傳效應:微波能損傷 染色體。動物試驗 已經發現;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會在4-12%的精原細胞骨形成染 色體缺陷,老鼠能繼承這種染色體缺陷可引起受傷者智力遲鈍、平均壽命縮短。
累積效應
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通常所說的人體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 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 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可能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就引起警惕。
病態反映
一些受到較強或較久電磁波輻射的人,已經有了病態表現,主要反映在: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表現為頭痛,心悸,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律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 ,免疫功能下降等。
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失眠。
3.視覺系統的影響:為使眼球晶體混濁,嚴重時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表現為性 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質量降低,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5.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癥以及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癥,對兒童甚至還可能誘發白血病。
6.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國際上普遍認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主要作用就是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電磁輻射包括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電離輻射作用在機體分子里面可 以把有機分子正負電荷給拉開,然后就會產生不可恢復的器質性病變。非電離輻射就是一般講的無線電類的輻射,它的量子攜帶能量很小,不足以把分子正負電荷分開,在去掉外部作用場 或者在場強低的情況下還可以恢復到有機分子。
電磁波的致病效應隨著磁場振動頻率的增大而增大,頻率超過10萬赫茲以上,可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生活過久 ,電磁波的干擾,使人體組織內分子原有的電場發生變化,給組成腦細胞的各種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壞。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等有害代謝物,甚至使腦細胞的DNA密碼排列錯亂,制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經遞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標準的輻射劑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